強迫癥又稱強迫性神經癥,是指在觀念、意向、行為上存在著雖自覺卻不合理或毫無意義,但又是被迫無奈地出于自己內心的自我強迫為突出癥狀的一種神經癥。下面從臨床表現、鑒別診斷、心理咨詢與干預、催眠治療4大方面為您介紹強迫癥的治療方法,希對您有所幫助。
一、強迫癥臨床表現
強迫癥的臨床表現是自我強迫癥狀,這種自我強迫癥狀是出自內心的而非外力所致,是明知不合情理或毫無意義的而仍反復出現,是力圖抗拒和排斥的而又不能控制和擺脫。同時,自我強迫癥狀的出現會導致嚴重的內心沖突并伴隨著強烈的焦慮和痛苦。
自我強迫癥狀可分為強迫觀念、強迫意向和強迫行為。強迫觀念是反復思考毫無實際意義或雖有意義但可以解決的問題,例如“人為什么有兩只耳朵、兩只眼睛、兩個鼻孔,但卻只有一張嘴?”“旅游買不到火車票怎么辦?”等,或者不必要地反復懷疑自己所做過的事情,例如投信后懷疑自己是否把信投進信箱去了,鎖門后懷疑是否把門鎖牢了等,雖經檢查仍不能放心。強迫意向是一種違反自己意愿的,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的即將會行動起來的強有力的內在沖動,例如殺妻、搗毀電視機、吻陌生少女臉蛋等,但病人絕不會真正付諸行動,只是不能控制這些意向的出現。強迫行為是某些強迫觀念在行為上的表現,例如上臺階總要計數有多少階梯,沿街走路總要依次觸碰路邊的樹干,進屋前先在門前立正再邁步進入,每次回家總要反復地用肥皂洗手,明知用力眨眼不舒服仍要使勁眨眼等。
二、強迫癥鑒別診斷
強迫癥應與精神分裂癥和器質性精神病中的強迫癥狀相區別。精神分裂癥的強迫癥狀不是自覺地出自于內心,對強迫癥狀不具有批判力,而強迫癥的強迫癥狀出自于內心,對強迫癥狀具有批判力,只是無法擺脫而已;器質性精神病(如腦炎等)的強迫癥狀不是其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另有其基本的突出的特殊癥狀,而強迫癥的臨床表現則為各種強迫癥狀。
三、強迫癥心理咨詢與干預
1、認其傾聽病人的訴述,以確定強迫癥在觀念、意向或行為上的具體表現,然后針對病人最容易產生的擔心強迫癥會演變成其他精神疾病和會失去自我控制的心理進行解釋,使其明了強迫癥有可能自發緩解,經過適當的心理治療預后更佳,完全有可能徹底治愈。2、鼓勵病人以意志去克服強迫癥狀,讓病人學會“自控法”,通過自我克制進行自我治療。
自控法有制想法、行為中止法和替代法等幾種方式。制想法是用震驚術打斷強迫觀念和意向的自控方式,例如用一個定時鬧鐘,讓它每3分鐘響一次,鐘響時大聲說“停!”立即驅除頭腦里的強迫觀念和意向,或者不用鬧鐘,在頭腦里出現強迫觀念和意向時突然站起來或作一個其他強烈動作并大聲說“停!”予以驅除。多次做到后,便依次改用正常聲音、微弱聲音直至僅在內心說“停!”來驅除強迫觀念和意向。行為中止法是用毅力強行中止強迫行為的自控方式,例如在出現毫無意義的反復用力眨眼、搖頭等強迫行為時,心里就默念:“毫無必要,我有毅力控制它?!比缓髲娦兄兄拐Q?、搖頭等重復刻板式動作。替代法是用不相容的觀念、意向和行為,去取代強迫觀念、意向和行為的自控方式,例如在出現強迫癥狀時,立即去回憶或設想有趣的情景或者立即去從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的各種活動,如打乒乓球、彈電子琴、唱歌等。
3、必要時可用三環類的氯丙咪嗪治療強迫癥,尤其是強迫癥伴有抑郁癥狀時效果更佳。
四、強迫癥催眠治療
讓病人取臥位或坐位。
使病人進入催眠狀態。
在催眠狀態下的暗示誘導語為:“你現在正處于非常舒適的催眠狀態,你一定要仔細傾聽我說的話,也絕對要按我的話去辦。我知道你自己也很明白你的這些強迫癥狀(指出具體癥狀)是不合理的,也是毫無意義的,既然是不合理的、毫無意義的,那就不應該去想,不應該去做,你自以為你無力擺脫,其實你完全能夠擺脫,你也是一個有毅力的人,只要你想擺脫就一定能夠擺脫,而旦也很容易擺脫,這其實并不是很難的,你完全能夠做到?,F在你已經能夠做到了,很輕松地就能夠擺脫這些不應該出現的癥狀?!悻F在出現了這些癥狀,你想擺脫它,癥狀沒有了,你想讓這些癥狀重復出現也不可能,你現在感到這些癥狀的出現非??尚?,……你的疾病已經痊愈了,以后再也不會出現這些莫明其妙的強迫癥狀了,即使偶爾不自覺地出現了這些癥狀,你也會輕而易舉地把它驅除?!愕牟『昧?,你的心情非常愉快,你被喚醒后精神非常飽滿,這些強迫癥狀已一去不復返了?!?/span>
五、強迫癥怎么自我治療
1、找到自己恐懼的根源所在
強迫癥的發病是內外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引發強迫癥的外在因素有很多,卻又大同小異,一般包括遺傳因素、應激因素等。對這些因素分析透徹之后,即可真正的找到產生強迫癥的外在因素。一些讓人感覺羞恥或者厭惡的內在想象、沖動或者是一些抽象的想法,也能引起人的焦慮和痛苦,這一類就是內在的恐懼線索。比如,想傷害自己或親人的沖動,開車時想撞人的沖動,不反復的去做某一動作就會有災難性的后果發生等等。
2、找到自己在回避什么
強迫癥患者通常會為了降低自己的痛苦和焦慮,對于可以引發自己恐懼的情境或事物采取回避的行為,這一點和恐懼癥朋友一樣。強迫癥患者自己要找到自己的所有回避行為。
3、找到自己的強迫儀式
強迫儀式是為了減輕由強迫思維帶來的焦慮和痛苦而采取的一種行為。儀式行為可以分為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外顯儀式行為比較好識別,如反復洗手,反復洗澡,反復檢查等等;內隱遺失行為識別起來相對困難,如某人沒有外顯的反復檢查鎖門的行為,但每次鎖門后他都不放心,這時就會在頭腦里數1、2、3、4、5,數3遍以后就認為好了,門已經鎖好了。這種在頭腦里數數的思維就是他內隱的儀式行為。
4、系統脫敏法
即讓自己反復、長時間的暴露于恐懼的想法和情境當中,這樣會給自己提供豐富的信息,打破原來的錯誤連接,矯正一直持有的負性評價,最終促進自己對先前的威脅性刺激形成習慣化。使自己體驗到并相信你所恐懼的東西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樣可怕,后果也并不是他們所想象的那么嚴重。最終建立正常的行為反應模式。系統脫敏要從恐懼內容中等的情境開始,然后逐漸提高情境的難度,最后面對最恐懼最痛苦的情境。這個過程最好有治療師一起參與,或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進行。整個過程中要進行相應的認知調整。暴露的頻率要足夠多,每次暴露的時間要足夠長,否則達不到效果。
5、行為禁止法
通常情況下,當人們暴露在恐懼的情境中會感受到焦慮和痛苦,因此會極力回避這種環境。這時必須靠自己的意志力或其他人的幫助來阻止回避行為的發生,只要在恐懼的情境中暴露的時間足夠長,這種焦慮和痛苦就會緩解。經過反復大量的脫敏并阻止回避行為的發生,最終對這類情境就不再恐懼,建立正常的行為模式。
6、避免新的儀式行為的產生
為了阻止自己的強迫儀式行為患者經常會感到焦慮和痛苦,以致會不由自主的出現新的儀式行為。如,控制住了自己不去反復洗手,這時你會不知不覺的進行反復搓手來緩解焦慮和痛苦。一旦發現這些新的儀式行為要及時進行阻止,以免新的強迫行為產生。